跳至主要內容

历史上的大唐盛世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高兴

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才成就了大唐盛世。



  一、大唐的繁荣,隋朝做足了铺垫
  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历时289年,一度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要说大唐出现盛世,离不开隋炀帝杨广的前朝铺垫。隋炀帝在位时期,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战争,统一疆土,打通丝绸之路;修建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削弱贵族垄断,提高政治效率。凡此种种,为唐朝开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得不说,唐朝出现盛世繁华,除了唐朝国君的雄才大略之外,也离不开隋炀帝杨广的大国统一和前期治国之功。


  二、大唐荣耀,绕不开唐太宗、唐高宗

  说唐朝出现盛世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这个提法有一点不妥。贞观之治算不得盛世,只能算是经济复苏、政治清明的治世繁华,真正的大唐盛世应该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开元盛世”。

  那么开元盛世跟唐太宗和唐高宗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武则天之前的贞观之治,乃是大唐盛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文韬武略就没有唐朝的后世繁华。唐高祖起兵反叛隋炀帝,有开国治世之功,这里主要说说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早年随父亲李渊四处征战,为大唐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正是执掌朝政。他轻摇赋税、虚心听谏、与民休息,各民族相处融洽,在前期基石的基础上,开创了大唐繁荣第一高峰。与其说后来的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出现,就是贞观之治的延续与拔高。那么中间的五周女皇武则天,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三、再说一代女皇:武则天

  在中国历史上,正史、野史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一致认为,这位女皇帝也确实有不寻常的治国手段和济世方略。

  众所周知,武则天虽然迟暮登基,但她一生绝顶聪明,心狠手辣,而且胆识超人。五周时期,延续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有“五周之治”一说),为开元盛世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准备。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提倡节俭提效,清查户口田地,鼓励耕种,增加赋税及财政,扩充兵力,降低物价,人民丰衣足食,社会稳定繁荣,所以国泰民安,才能盛唐再现。

  经过李隆基的励精图治,开元年间,大唐一度出现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局面,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国运昌盛。

发布于 2021-09-24 10:26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老舍死前的一幕

  死前的一幕 一块大木牌挂到了老舍先生的脖子上,上书“反革命黑帮分子”。我们看到细细的铁丝,深深地嵌进他的皮肉里,老舍满头大汗,喘着粗气,他头上的绷带已经在混乱中被撕开了,血布条挂在脸上,两眼微闭着。人群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尖着嗓子叫:“我揭发,老舍在解放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出 卖给了美国…”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群情“爆炸”了,许多人喊着:“快说!”“快交代!”“你老实点儿!”……红卫兵为显示他们“坚定”的“革命精神”,又把老舍先生的胳膊使劲往后一背,背后又踢来一脚,老舍先生终于支持不住了,跌到在地。左右反剪着老舍先生手的红卫兵,又“威风凛凛”地一人踏上一只脚,一只手揪住老舍先生的头发,近乎趴在地上的老舍先生的脸,已经变得苍白,痛苦地抽搐着。谁看到那令人发指的暴行,都终生不会忘记。即使这样,我们仍听见老舍先生在一字一顿用力地说:“我没有卖国,事情是这样……”野蛮的岁月里,在失去理智的野蛮的人面前,正义的言辞只能换来无情的毒打和肉体的折磨。我们看不清老舍先生的面孔,只见掺着泥的汗水顺着脸颊一道道流下来,从那颤抖的双腿可以想见,老舍先生用最大的努力强撑着、忍受着。“你装死!”“到底说不说!”左边的那个女红卫兵还发疯似地跳起来按住老舍先生的头使劲往下压。 我们的心在流着泪与血,扭身想往旁边靠一下。人群的突然沉静,把我们的视线又带回到老舍先生那里,只见老舍先生猛地直起身来,这一突然的反抗动作,惊呆了围观的人群,也惊呆了压着他的人,恐怕这些人还没碰到过这么“顽固”的“黑帮”。瞬间,我们看到老舍先生目光中充满了愤怒,他挺直脖子,发出撕人心肺的呼喊:“你们让我说什么?”随着吼叫声,他突然猛一转身,将手中的木牌砸在刚才一直对他又压又打的女红卫兵头上。一切都发生在几秒钟之内。当我们清醒了眼前发生的事情时,老舍先生已经被红卫兵围在中间,斥骂、质问:“你竟敢打红卫兵!”老舍先生被拳打脚踢包围着,台阶下的人往上涌,乱成一片。我们已被推挤出了中心。这时,不知是谁从楼内搬出一张桌子,几个造反派把老舍先生从人群中拉了起来,拖到桌子上,让他跪着。我们终于又看清了老舍先生:眼镜早已破碎,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浑身是土,身上的汗衫已变成一条一条了,脚上的鞋剩下了一只,头无力地耷拉着,仿佛已是半昏死状态,只从他微微起伏的胸口,看出他还活着。 造反派们对奄奄一息的老舍先生厉声喝道:“你打...